界面新聞記者 | 程璐
界面新聞編輯 |
5月20日,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在滬舉行。本屆論壇將以“未來產業引領未來”為主題,在“未來智能”圓桌論壇環節,多位來自高新科技企業、人工智能領域的青年專家、學者、創業者匯聚一堂,共話未來智能。
ChatGPT乃至AI大模型的出現,對整個人工智能行業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。逍牛網絡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創始人、首席創新官胡依林在圓桌討論時表示,過去8、9年時間里,小牛電動積累了160億公里的用戶數據,但這些數據處于不同緯度,例如有用戶騎行的地理位置數據、每秒電池的電壓電流數據,以及用戶行為數據。
“過去我們需要花大力氣去清洗數據,且每個類型的數據都是獨立的,最終我們會得到一個偏理性結果。但是AI大模型的出現,可以對多模態數據進行分析,最終提供在不同城市、不同天氣、不同路況下,應該使用的產品配置。大家可以重新思考做產品的目的和目標。”胡依林說。
挑戰也同步出現。胡依林表示,現在小牛每天會收到36億條數據,經過清洗、標注后,真正有效的數據會被導入到大模型中,最終得到更加準確的結果。
但這也是一個極其花費力氣的過程,甚至胡依林看到,各行各業都在搶算力,作為未來重要的基礎設施,他希望政府能牽頭引導,建立算力中心,提供給不同類型的企業使用,“因為創業公司和大公司去搶算力,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,難度都很高”。
上海大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雨辰表示,AI大模型現在已經讓公司的代碼開發效率,提升了近一倍。“另外,對機器人的柔性控制,對工廠的排單排產,都可以使用數智規劃以及小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,來提供幫助。”
站在行業角度,未來智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?達觀數據董事長陳運文也做出了暢想。他認為,未來所有的文檔資料寫作都可以由AI完成,無論是報告、發言稿、標書,還是代碼、翻譯文章等工作,只需要寫一個大綱,AI就可以幫助補充剩余的細節。
“審核也是一樣,過去我們要花很多時間看報告、理解文檔、識別財報,但以后AI系統都可以幫助人類做初審,給出意見后由人來決策。這是未來的新模式,而且落地將會很快,預計三五年內就有大幅改進。”陳運文表示。
在AI飛速發展下,人工智能也對傳統的服裝行業產生了深度的影響。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鐘浩說,紡織服裝產業鏈是一個超過5萬億規模的市場,但產業鏈上以中小微企業為主,產業分散,且數字化覆蓋率比較低。
過去在服裝面料設計領域,行業主要依賴專家以及高級工程師。當前在大模型的基礎上,可以根據原料數據、工藝配方,以及服裝的流行趨勢、消費者數據等,快速生成產品,達到提高研發效率,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效果。
在民用航空領域,復合材料的用量已經成為衡量飛機先進性的標準,如今先進的飛機上,復合材料用量已經達到50%以上,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主管研發工程師寧博表示,國產大飛機的復材用量需要快速提升。智能制造恰恰也能提供一個好工具,助力加速新材料、新工藝的迭代,提高產品一致性、穩定性,為國產大飛機發展降本增效。
對于AI時代,幾位嘉賓的共識是要了解新技術動態,緊跟科技發展潮流,避免做無用功,F在的大環境變化速度太快了,胡依林感嘆,AI不是今天投入,一年后就能看到產出。
“最早我們AI組有專門從事視覺識別分析的一組人,但突然有一天新技術出現,就把我整個團隊做的事情都取代了,而且效率是我們的百倍以上。在AI大環境下,未來人們會把更多的理性思維、結構化、重復的工作交給AI。無論是做to B還是to C產品,AI在各個行業一定會占據更多的能量或者是能力。”胡依林表示。